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綿羊和山羊急性、熱性共患性、傳染性的一種病毒性病(接觸性傳染),我國規定的一類傳染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會發病,但以冬春季節多發,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廣泛流行,山羊痘比較少見。本病主要通過呼吸道、損傷的皮膚、消化道感染。被污染的用具、飼草、飼料、墊草及病羊的糞便、分泌物、皮毛和體外寄生蟲都可能成為傳染媒介。
臨診癥狀
典型綿羊痘表現為體溫升高41~42度,結膜潮紅、鼻孔流出漿液、黏性分泌物。
1 ~4天后在眼的周圍、唇、鼻、頰、四肢、尾內側及陰唇、乳房、陰囊和包皮上形成痘疹,突出于皮膚表面,隨后丘疹逐漸擴大,變成灰白色或淡紅色的隆起結節,隨后變成水泡,水泡內容物為透明液體,如沒繼發感染,膿皰破潰后形成棕色痂塊,痂皮脫落后留下紅斑,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談。如果繼發感染
,發生化膿性乳房炎,懷孕的母羊會發生流產等。
防控
本病主要是通過注射羊痘疫苗來預防,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一旦有本病發生,立即上報有關部門,對發病的羊及羊群及時撲殺、銷毀和無害化處理。
全國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