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雛鵝在整個飼養管理過程中,核心的思想是抓好成活率、健雛率、提高母源抗體為主導,成活率的高低也是影響我們效益收入的關鍵點。
二、育雛期遇見的三大問題
1、舍內環境管控不到位
當前主要是鵝舍的構造與環境條件受限。我們所采取的主要是弓形棚舍,保溫與通風形成的矛盾化突出,即使是構造好的鵝舍,由于分群與隔斷鵝雛數量過多,舍內供溫不均衡,前熱、中間悶、后面溫度不均衡,容易導致舍內溫度與外界溫度接觸后出現水珠,有時候我們打開鵝舍后會看到霧氣。
2、飼料蛋白過高引起代謝性疾病發生,也是當下考慮的問題。
3、疾病控制嚴峻
主要困擾大家的疾病防控問題是痛風、呼腸孤,這類問題的發生,是當前引起傷亡率最高的兩種。
三、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
分階段進行管理:主要是2個階段,1--7日齡,8--15日齡。
1--7日齡:
首先溫度:28--30℃以后根據情況每周降1--2℃;濕度:65%, 通風:在雛鵝3日齡,中午天氣晴朗時,適當通風3分鐘,以后每天可增加通風量。
這階段主要是保溫為主、通風為輔、促進雛鵝新陳代謝、增加活動量,降低蛋白,飼料中加入30%玉米,利用3-5天逐漸過渡到50%玉米,直到換二號料。同時在3日齡飲水中加入怡立沒(1次)+痛安飲水,防控痛風、呼腸孤病毒。
8--15日齡:
溫度27--28℃,濕度控制在60%,最低也不得低于55%,根據舍內和外部環境要逐漸脫溫,利用3--5天時間,避免脫溫應激,換料也要把控,逐漸過渡避免換料過快引起腸道疾病以及其它疾病的發生。
這階段主要是通風、輔助保溫與脫溫相結合,同時注意提高免疫力,防止痛風、呼腸孤病毒發生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雛鵝10日齡的時候,要注意保持舍內干燥,避免潮濕,同時飲水中加入怡立沒(1次)+痛安。
總述:
在雛鵝這兩個階段的飼養過程中,我們要始終秉承管理占據主導、疫苗是根本,防控是輔助的原則。切實做好“防”重于治的管理工作。
全國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