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了!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剛剛發布2021年35條重點強農惠農政策
作者:
編輯:
來源:
|
發布日期:2021-07-15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兩部門發布2021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政策對糧食生產發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種業創新發展、畜牧業健康發展等9方面作出要求,共35條政策支持農業發展。
此次的強農惠企政策中有糧食生產發展、種業創新發展、畜牧業健康發展、農業全產業鏈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業資源保護利用、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業防災減災等七個方面的20條政策支持牛羊方面的發展 。主要政策如下:
1、 農機購置補貼。 各地在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內選取確定本省補貼機具品目,實行補貼范圍內機具應補盡補。將糧食生產薄弱環節、丘陵山區特色農業生產急需的機具以及高端、復式、智能農機產品的補貼額測算比例提高至35%。 將育秧、烘干、標準化豬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范圍。全面推行限時辦理,將補貼申請受理與核驗、補貼資金兌付的工作時限分別壓縮至15個工作日以內。具體補貼可見詳情《最高補貼60萬!牛羊養殖、飼草種植加工超90個品目機械設備可領取補貼》。
2、基層農技推廣。 以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區域示范基地等為平臺,示范推廣重大引領性技術和農業主推技術。實施重大技術協同推廣任務,熟化一批先進技術,組建技術團隊開展試驗示范和觀摩活動,加快產學研推多方協作的技術集成創新推廣。繼續實施農技推廣特聘計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從鄉土專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能手中招募特聘農技員。
1、種質資源保護。 支持加快推進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啟動實施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強化種質資源安全保存和精準鑒定。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開展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種公畜站、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等開展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
2、畜牧良種推廣。 在主要草原牧區省份對項目區內符合條件的養殖戶進行適當補助,支持牧區畜牧良種推廣。
1、推進奶業振興。 支持苜蓿種植、收獲、運輸、加工和儲存等,增強苜蓿等優質飼草料供給能力,降低奶牛飼養成本,提高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支持家庭牧場、奶業合作社提升生產能力和質量水平。
2、實施糧改飼。 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重點,支持牛羊養殖場(戶)和飼草專業化服務組織收儲青貯玉米、苜蓿、燕麥草等優質飼草 ,通過以養帶種的方式加快推動種植結構調整和現代飼草產業發展。
3、 實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 在北方農牧交錯帶和南方牛(羊)產業基礎相對較好的養殖大縣,支持開展基礎母牛擴群提質和種草養牛養羊全產業鏈發展,引導增加基礎母牛存欄,建立牛羊生產草畜配套、種養結合發展機制,提高牛羊肉產品供給能力。
4、 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 包括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牛羊調出大縣獎勵和省級統籌獎勵資金。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和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于支持本縣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省級統籌獎勵資金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用于支持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生豬(牛羊)生產流通和產業發展。
助力牛羊產業發展
1、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統籌中央財政產業融合發展政策任務資金,引導各地聚焦主導產業,優化產業布局,整體銜接推進,新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98個農業產業強鎮,推動鄉村產業形態更高級、布局更優化、結構更合理。 引導各省立足優勢和資源稟賦,瞄準農業全產業鏈開發,明確發展主導產業和優先順序,構建以產業強鎮為基礎、產業園為引擎、產業集群為骨干,省縣鄉梯次布局、點線面協同推進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加快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培育和標準化生產,整體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中央財政分年分類對批準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給予獎補支持。鼓勵創新資金使用方式,采取直接補助、政府購買服務、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和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建設,促進市場投資主體和農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提高產業發展的內在活力和競爭力。擇優支持創建一批糧食、種業、肉牛產業園和產業集群。
2、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 堅持“農有、農用、農享”的原則,圍繞鮮活農產品,聚焦新型主體,相對集中布局,標準規范引領,農民自愿自建,政府以獎代補,助力降損增效,推動產地冷藏保鮮能力、商品化處理能力和服務帶動能力顯著提升。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在全國范圍內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 并擇優選擇100個縣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 支持對象為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832個脫貧縣可不受示范等級限制),以及已登記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試點縣可因地制宜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以及可有效實現聯農帶農、“農超對接”的相關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 補助采取“雙限”,補貼比例上限不超過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總造價的30%(832個脫貧縣放寬至40%),單個主體補助原則上不超過100萬元 ,具體定額補貼標準由地方制定。對農民合作社獲得的財政直接補助形成的資產要量化到全體成員并記載在成員賬戶中;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的財政直接補助形成的資產要量化為集體成員持有的股份。
3、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 圍繞產品特色化、身份標識化和全程數字化,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特色種質保存和特色品質保持,推動全產業鏈標準化全程質量控制,提升核心保護區生產及加工儲運能力。 挖掘農耕文化,推動綠色有機認證,加強宣傳推介,培育區域特色品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標志管理和產品追溯。
1、 高素質農民培育。 重點面向從事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民,實施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養加能手技能、返鄉下鄉者創業、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等培訓 ,加快培養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鼓勵有經驗、有條件的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參與實習實訓等培訓工作。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支持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聯合社)和示范家庭農場改善生產條件,應用先進技術,提升規模化、綠色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能力,建設清選包裝、烘干等產地初加工設施,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鼓勵各地為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提供財務管理、技術指導等服務。 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依托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形成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3、農業信貸擔保服務。 重點服務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小微農業企業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服務范圍限定為農業生產及與其直接相關的產業融合項目,突出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的支持。中央財政對政策性農擔業務實行擔保費用補助和業務獎補,支持省級農擔公司降低擔保費用和應對代償風險,確保政策性農擔業務貸款主體實際負擔的擔保費率不超過0.8% 。
1、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 在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3省(自治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補獎資金用于支持實施草原禁牧、推動草畜平衡,有條件的地方可用于推動生產轉型,提高草原畜牧業現代化水平。
2、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 在畜牧養殖大省、糧食和蔬菜主產區、生態保護重點區域,選擇基礎條件好、地方政府積極性高的縣(市、區),整縣開展糞肥就地消納、就近還田補獎試點,扶持一批企業(畜禽養殖企業除外)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糞肥收集、處理、施用服務, 以縣為單位構建糞肥還田組織運行模式,帶動縣域內糞污基本還田,推動化肥減量,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和農業綠色發展。
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在全國范圍內整縣推進,堅持農用優先、多元利用,培育一批產業化利用主體,打造一批全量利用樣板縣。 激發秸稈還田、離田、加工利用等各環節市場主體活力,探索可推廣、可持續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路線、模式和機制。
牛羊產業發展
1、農業生產救災。 中央財政對各地農業重大自然災害及農業生物災害的預防控制和災后恢復生產工作給予適當補助。支持范圍包括農業重大自然災害預防及農業生物災害防控所需的物資材料補助,恢復農業生產措施所需的物資材料補助,牧區抗災保畜所需的儲草棚(庫)、牲畜暖棚和應急調運飼草料補助等。
2、動物疫病防控。 中央財政對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強制撲殺和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工作給予補助。強制免疫補助經費主要用于開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包蟲病等動物強制免疫疫苗(驅蟲藥物)采購、儲存、注射(投喂)以及免疫效果監測評價、人員防護等相關防控工作,以及對實施和購買動物防疫服務等予以補助;大力推進強制免疫“先打后補”。國家在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過程中, 對被強制撲殺動物的所有者給予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
3、農業保險保費補貼。 在地方財政自主開展、自愿承擔一定補貼比例基礎上,中央財政對稻谷、小麥、玉米、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森林、青稞、牦牛、藏系羊和天然橡膠,以及稻谷、小麥、玉米制種保險給予保費補貼支持。 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繼續開展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
免責申明: 本微信訂閱號所發圖片及內容來自農業農村部收集,主要用于供給大家學習、交流。我們尊重原創作者和單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系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