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規模化養殖業的發展,由于異地引種以及生豬流通頻繁,再加上各種應激因素和免疫抑制病多發,造成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對仔豬和保育豬的健康產生了嚴重危害。這個疾病無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夏冬兩季多發。
副豬嗜血桿菌病是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疾病,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被毛粗亂、消瘦、關節腫脹、跛行、呼吸困難以及高死亡率。副豬病嚴重影響著養豬業的發展,給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危害
副豬嗜血桿菌血清型比較多,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疫苗以及抗生素防控此病難度非常大。副豬嗜血桿菌病是豬上呼吸道的常在菌,當受應激因素影響,特別容易引發豬群發病,該病原可以突破鼻黏膜的屏障,從而引起全身性的感染,增加治療難度。即便豬群耐過此病,也會表現為被毛粗亂、消瘦、生長緩慢,造成出欄時間延長。另外該病容易與藍耳病、圓環病、豬瘟等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會增加仔豬的死亡率,影響豬場收益。
流行特點
該病在飼養管理水平低下的豬場多發,特別是在受到各種應激因素,如氣溫驟變、忽冷忽熱、飼養密度過大、圈舍通風不良、氨氣味過大、長途運輸或仔豬斷奶后,仔豬失去母源抗體保護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導致豬群抗病力下降時,都會引起本病的發生。
表現癥狀
該病主要發生于1月齡-2月齡小豬,并且死亡率高,病豬表現為體溫升高至40-42度、喘氣、腹式呼吸、精神不好、采食量下降、耳朵發紺、皮膚發白、關節腫大等癥;觸摸豬關節疼痛尖叫,行走緩慢。
病豬解剖可發現病豬的肺部、關節、腦部等多處有漿液滲出,腹部有大量黃色腹水,肝、脾腫大。急性型的病豬往往沒有表現癥狀就突然死亡,慢性型的病豬由于長時間生長緩慢、營養不良、最終衰竭死亡。
防控措施
1.做好豬場的飼養管理工作,圈舍勤清掃消毒,保持圈舍的干燥以及通風良好,飼養密度要合適,不宜過大。
2.平時豬群做好保健,特別是在天氣突變、季節交替、長途運輸以及斷奶以后加強藥物保健,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雙抗王+諸鈞安 拌料保健。
3.另外針對已經發病的豬群,個別嚴重的我們可以選擇使用混感金針注射,大群使用雙抗王+諸鈞安 拌料飼喂,對控制此病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晨源生物-永遠只做真產品!12年專注致力于中國綠色健康養殖,服務了20萬余家客戶,如果您想更詳細了解副豬病 ,馬上撥打頁面電話或聯系在線客服,免費預約專家老師,一次咨詢終身免費咨詢!
全國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