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細菌性疾病在水禽上發病機率很高,群體感染后引起的經濟損失很大,臨床中出現以呆立、雙腳軟、癱瘓,斜頸、轉圈、死亡前我們看到痙攣、搖頭、抽搐、背脖和腿伸直出現神經癥狀死亡,這就是典型的水禽漿膜炎;出現感染傳播途徑經過呼吸道或者皮膚傷口感染、糞便污染的場地、飼料等,同時飼養管理不到位均能引起。
目前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經常發生在2~3周齡的水禽易發病和死亡高。8周齡后感染病情較輕,多為慢性、低死亡,嚴重的給經濟造成很大經濟損失,易激發其它感染,并成為傳染源長期排菌。日齡較小的水禽群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高于日齡較大的水禽群體,近年來1周齡以內雛鴨鵝發病率有所提高,且一旦發病表現為,發病急、病死率高。
二、發病原因
①營養因素:飼料配合不合理飼料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蛋白過低;
②疾病原因:比如大腸桿菌、霉菌以及其它原因繼發感染;
③環境原因: 密度過大、陰暗潮濕、通風不良,舍內氨氣味過大,溫差過大等因素引起;
④濫用藥物:長時間抗生素亂搭使用,導致機體菌群失調引起。
三、臨床表現癥狀有那些呢?
打噴嚏、咳嗽、腹瀉、排綠色糞便、跟不上隊、行動遲緩或死亡前見神經癥狀、角弓反張。關節炎性型表現為跛行一側跗關節腫大、腦膜炎神經癥狀等病癥。
解剖癥狀: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初期呈白色炎性纖維性滲出,時間久后呈黃色假膜等。
四、防控方案如何實施?
1、做好飼養管理應關注以下幾點:
①杜絕密度過大在每周周末分群;
②雛禽濕度應保持在65%左右最高不超70%;
③溫度應把握“因雛施溫”,白天溫度適當低1--3℃,晚上高1--3℃有利于保溫和排濕;
④通風在雛禽3日齡階段每天中午通風3分鐘以后每天遞增通風量;
2、注意平時的保健如下:
①在雛禽階段使用增免芪抗+菌清,目的防止沙門氏菌、臍帶炎以及漿膜炎發生,提高母原抗體;
②14天使用:怡立沒+均立沒,防控:漿膜炎、脾壞死、肝炎等病毒性疾病
③28天使用:君治+溫康,防控漿膜炎、減少換羽應急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
【本文標簽】 雛鵝、育雛、養鵝、鵝場、養殖設備、鵝飼料、鵝藥、鵝病
【責任編輯】韓老師版權所有
全國服務熱線